長期以來,我們知道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等人類大腦疾病具有家族聚集的特點,這說明這些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實際上,許多研究也發現了導致這些疾病發生的遺傳風險因素。然而,這些增加大腦疾病風險的基因變異為何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沒有被消除,目前仍不清楚。 要回答上述問題異常困難,而古基因組學(Paleogenomics)開創者、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的一系列開創性研究為解答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F代人類(智人)在大約7萬年前離開非洲后,遇到了歐亞大陸的尼安德特人等其他古人類,并與他們通婚,產生了基因流動。 如今,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類基因組中仍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些來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可能在進化中的某些時刻給我們帶來了好處,但也有些基因給我們帶來了疾病風險。 2022年10月5日,柏林自由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期刊發表了題為:Neandertal introgression partitions the genetic landscape of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associated behavioral phenotypes 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分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與現代人類的100多種大腦疾病以及睡眠、吸煙、飲酒等特征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在幾萬年前,人類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基因流動,對人類的行為表型有顯著貢獻,但對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并無直接影響,一些來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或許只是通過影響人類的行為(例如吸煙、喝酒習慣、睡眠模式)而間接促進了人類的疾病風險。 研究團隊將尼安德特人DNA與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人類基因組數據對比,雖然尼安德特人的DNA顯示出與現代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幾種特征有關聯,但這些疾病本身并沒有顯示出任何顯著的與尼安德特人DNA的關聯。尼安德特人DNA對現代人類貢獻最強的特征包括吸煙習慣、飲酒和睡眠模式。 研究團隊進一步對比了其他數據庫,例如愛沙尼亞生物數據庫、荷蘭抑郁和焦慮研究數據庫、FinnGen、日本生物數據庫和deCode,發現其中一些結果可以被重復。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生物生物數據庫和日本生物生物數據庫分別發現了兩種具有陽性吸煙狀態的獨立最高風險尼安德特人基因突變。 現代人類吸煙風險位點與尼安德特人基因有關 論文的第一作者 Michael Dannemann 副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尼安德特人帶來的一些基因大大增加了現代人類的吸煙風險,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基因對尼安德特人的表型影響,但這些結果為進一步的功能測試提供了有趣的候選對象,并有助于我們在未來更好地理解尼安德特人特有的生物學特征。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Stefan Gold 教授表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與現代人類吸煙和喝酒習慣的顯著關聯可能有助于揭開人類上癮和尋求大腦獎勵行為的進化起源。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障礙、吸煙和喝酒一直被認為是一系列神經和精神障礙的共同風險因素。 他還表示,人類學的一些研究發現,人類狩獵-采集者對這些煙、酒物質的較高耐受性會帶來一些社會效益。因此,這項支持了一個假設——不是大腦疾病本身具有遺傳性,而是自然選擇塑造了這些特征,讓我們在現代生活環境中容易受到這些基因的影響。 尼安德特人基因與現代人類睡眠模式形成的風險位點有關 尼安德特人在歐亞大陸的部分地區生活了10多萬年時間,而且早于現代人類走出非洲并到達世界各地的時間,現代人類中這些與睡眠模式相關的來自尼安德特人的高頻基因變異表明,這些基因變異可能在非洲以外地區是有益的。 總的來說,這項表明,在幾萬年前,人類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基因流動,對人類的行為表型有顯著貢獻,但對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并無直接影響,一些來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或許只是通過影響人類的行為而間接促進了人類的疾病風險。 (責任編輯:泉水) |